行情中心升级到1.1版! 官方博客

基金业绩

基金费率

投资组合

基金概况

财务数据

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A(022748)

2025-01-27     0.99560.2921%
基金概况
法定名称 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简称 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A
投资类型 偏股型基金 成立日期 2024-12-27
募集起始日 2024-12-09 总募集规模(万份) 67,754.67
募集截止日 2024-12-25
实际募集规模(万份) 67,733.76
日常申购起始日 管理人参与规模(万份) 0.00
日常赎回起始日 参与资金利息(万份) 209,052.82
基金经理 丁琳 最近总份额(万份) 8,704.67
基金管理人 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风格 稳健成长型 费率结构表 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A
业绩比较基准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全收益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85%+人民币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5%
投资目标 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资产配置,力求获得超过 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投资理念 该项目暂无资料
投资范围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 票(包括主板、创业板及其他中国证监会允许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港股通标的 股票、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 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府支持债券、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可转 换债券、可交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 期融资券等)、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衍生品、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 定期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 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但须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 如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以后允许基金投资其他品种,基金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 序后,可以将其纳入投资范围。
投资策略 1、资产配置策略 本基金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宏观经济、财政及货币政策、市 场情绪、行业周期、资金供需情况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在评估未来一段时间 各类资产的预期风险收益率、相关性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和调整股票、债券等各类 资产的比例。本基金将持续追踪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相对估值和市场情况,适时 调整组合中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投资比例。 2、股票(含存托凭证)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深度挖掘红利主题股票的投资机会,综合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 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优质公司,构建股票投资组合。 (1)“红利”主题的界定 本基金管理人将同时满足以下特征的股票作为符合红利主题的公司,构建基础 股票池: 在过去两年中,至少有一年实施现金分红,且两年平均现金分红率(现金分红/ 净利润)或股息率(现金分红/市值)处于市场前50%; 经营状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事项、红利分配与经营情况不存在重大异常; ③股票简称前没有冠以“ST”、“*ST”字样。 未来市场可能推出财产股息、负债股息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替代方式,本 基金将关注在这些方式中能够提供优厚股东权益回报的公司。若因市场中的常见分 红方式发生变化而导致红利主题股票的投资机会减少,在不改变基金投资目标及风 险收益特征的前提下,基金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可以对红利主题的界定方法 进行变更,并在招募说明书更新中公告。 (2)红利主题股票投资策略 本基金根据红利主题范畴选出基础股票池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出优质上市公司,构建股票投资组合。 在定性方面,本基金将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竞争力、行业发展前景、 市场地位、经营管理能力、人才资源、治理结构、研发投入、创新属性等因素,把 握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和持续性。 在定量方面,本基金将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基本 面及财务报表信息,灵活运用各类财务指标评估公司的价值,筛选出经营相对稳健 且估值合理的上市公司。 (3)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策略 本基金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投资于香港股票市场,在港 股投资上,本基金将通过对行业分布、交易制度、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市场 波动性、涨跌停限制、估值与盈利回报等方面的分析,考虑红利主题类港股相对于 同类A股的估值优势,选择有估值优势与投资价值的标的股票。 (4)存托凭证的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根据本基金的投资目标和股票投资 策略,制定存托凭证投资策略,关注发行人有关信息披露情况,关注发行人基本面 情况、市场估值等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存托凭证的 投资,谨慎决定存托凭证的权重配置和标的选择。 3、债券投资策略 本基金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与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动向,预测未来利 率变动走势,自上而下地确定投资组合久期,并结合信用分析等自下而上的个券选 择方法构建债券投资组合,配置能够提供稳定收益的债券资产。 本基金将对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对应的基础股票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有较 好盈利能力或成长前景的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可交换债进行重点选择,在可转债、 可交换债估值合理的前提下投资,以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同时,本基金还将 密切跟踪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财务压力、融资安排、未来的投资计划等方面推 测、并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确认上市公司对转股价的修正和转股意愿。 4、股指期货投资策略 本基金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投资原 则为有助于基金资产增值,控制下跌风险实现保值和锁定收益。 本基金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时机和数量的决策建立在对证券市场总体行情的判断 和组合风险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基金管理人将根据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及法规因素 和资本市场因素,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确定投资时机。基金管理人将结合股票投 资的总体规模,以及中国证监会的相关限定和要求,确定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 比例。 5、国债期货投资策略 国债期货作为利率衍生品的一种,有助于管理债券组合的久期、流动性和风险 水平。基金管理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套期保值 为目的,结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趋势的判断、对债券市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构建量化分析体系,对国债期货和现货基差、国债期货的流动性、波动水平、套期 保值的有效性等指标进行跟踪监控,在最大限度保证基金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力求 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国债期货相关投资遵循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规 定。 6、股票期权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参与股票期权交易。本 基金将结合投资目标、比例限制、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法律法规的相关限定和要求, 确定参与股票期权交易的投资时机和投资比例。 若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基金管理人股票期权投资管理从其最新规定,以 符合上述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变化。未来如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允许基金投资其 他期权品种,本基金将在履行适当程序后,纳入投资范围并制定相应投资策略。 7、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策略 本基金通过考量宏观经济走势、支持资产所在行业景气情况、资产池结构、提 前偿还率、违约率、市场利率等因素,预判资产池未来现金流变动;研究标的证券 发行条款,预测提前偿还率变化对标的证券平均久期及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同时密 切关注流动性变化对标的证券收益率的影响,在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暴露程度的前提 下,通过信用研究和流动性管理,选择风险调整后收益较高的品种进行投资,以期 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8、信用衍生品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适当投资信用衍生品及其挂钩债券,以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提高 组合投资收益。在进行信用衍生品投资时,本基金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以风险对 冲为目的,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转移信用衍生品所挂钩债券的信用风险,改善组 合的风险收益特性。收益率方面,将通过分析信用衍生品和挂钩债券的合成收益率, 选择具备一定信用利差的信用衍生品及其挂钩债券进行投资,并确定信用衍生品及 其挂钩债券的投资金额与期限。本基金仅投资于符合证券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相关 业务规则的信用衍生工具。 9、可转换债券及可交换债券投资策略 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兼具权益类证券与固定收益类证券的特性,本基金将 选择正股基本面优良,具有较高上涨潜力的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进行投资,并 综合研究此类含权债券的纯债价值和转股价值,纯债价值方面综合考虑票面利率、 久期、信用资质、发行主体财务状况及公司治理等因素;转股价值方面仔细开展对 正股的价值分析,包括估值水平、盈利能力及未来盈利预期。此外还需结合对含权 条款的研究,综合判断内含期权的价值。 今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丰富和交易方式的创新等,基金还将 积极寻求其他投资机会,如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以后允许基金投资其他品种,本基 金将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将其纳入投资范围以丰富组合投资策略。
投资标准 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本基金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投资 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投资于本基金界定的红利 主题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股指期货、 国债期货和股票期权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 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 申购款等。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合约的投资比例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如果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变更投资品种的投资比例限制,基金管理人在履行适当 程序后,可以调整上述投资品种的投资比例。
风险收益特征 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预期风险和收益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 币市场基金。 本基金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 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风险管理工具及主要指标 该项目暂无资料